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六章:曹化淳很重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   崇祯皇帝上位后红极一时的九千岁魏忠贤就是这样的结果,曹化淳死灰复燃,崇祯皇帝召还他负责处理魏忠贤时的冤案,平反昭雪两千余件。

    孟丽娘之所以亲自来送太监们入场券其实就是奉黄胜之命和曹化淳联络感情的。每次孟丽娘在向镇守太监陈祖绅告辞回去时都要特地去见曹化淳,并且送给他两张入场券,曹化淳太奇怪了,连忙问为什么?

    他心道:这位孟大家不会认错人了吧?自己在南京待罪如履薄冰,如果她要我帮什么忙那简直就是笑话了。自己都朝不保夕哪有心思管别人的闲事呀!

    谁知孟丽娘一口咬定,曹化淳是自己的亲戚,说自己家和曹公公家的爷爷的弟弟的儿子的亲家的哥哥是亲兄弟,自己应该管曹公公叫表哥的。

    文化水平很高的曹化淳曹公公有些晕,账没有算得过来。孟丽娘看着一头雾水的曹公公心里直乐,黄胜当时给她出这个主意时,她就忍不住要笑。

    乖巧而且聪明伶俐的大美人孟丽娘自从黄胜那次冒着被上天折寿的风险,给她泄露了一点天机后,只要黄胜安排她事情从来不问为什么,无论是否匪夷所思她都想方设法去完成。

    这一次无缘无故来有意攀附一个无权无势的待罪宦官她也不遗余力。

    黄胜很是识人善用,柔儿和朵儿肯定不是这块料。孟丽娘是交际花出身,又当扬州‘又逢春’的掌柜多年,演技应该不同凡响。况且这个美人对自己忠心耿耿,把她的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自己,黄胜也准备给她混个出身。

    孟丽娘现在曲意逢迎曹化淳看似委屈了些,以黄家现在的面子在南直隶根本不需要对太监如何的。

    几年以后就不同了,根据历史记载,曹化淳这个人其实还算不错的,几乎没有什么劣迹,对文官集团也比较客气。他在落难的时候认下了表妹,以后如日中天时肯定会报答孟丽娘的。

    孟丽娘小妮子成天自哀自怜自己的身份,估计到了崇祯年就不会这样了,都不需要黄胜开口,曹化淳给她脱籍,弄个诰命应该不费吹灰之力的。

    曹化淳本来不想无凭无据瞎认什么表妹,也不想无缘无故接受这个莫须有表妹的馈赠,但只是收到区区两张入场券而已,他也不好拒绝。

    想把这两张入场券弃之不理,又早闻‘大舞台’大名,曹化淳作为大明朝太监里有文化有思想有艺术修养的文艺大太监,对曲、词、音律那可是不一般的喜欢。

    所以曹化淳上套了,他带着一个叫吕直的小宦官,换上寻常人家的衣着很低调的来看‘大舞台’的首场演出了。本来曹化淳暗暗发誓自己只去见识一回,谁知有了一回后,就一发而不可收了。

    作为文艺太监,曹化淳太懂得欣赏了,又因为自己目前前途渺茫,他心灰意冷,这些娱乐节目正好慰藉了他孤独的心,给他的生活平添许多快乐。

    以后曹化淳每天都在盼望着孟丽娘送入场券来,因此曹化淳就乐得当了孟丽娘的糊涂表哥。

    后来南京镇守太监发现孟丽娘每次来他的公房都要去瞧一瞧曹化淳,有些奇怪,派人一打听,原来那个倒霉晦气的曹化淳竟然是孟大家的远房表哥,心里暗自觉得曹化淳这小子运气好。

    但是那个伺候曹化淳的小宦官吕直以后就再也不曾有机会去‘大舞台’观看演出,为什么呢?

    曹化淳无权无势,却有‘大舞台’拿银子都买不着的入场券两张,所以那些有权势的太监,比如镇守太监陈祖绅就经常找曹化淳聊天,然后曹化淳就失去了一张入场券。还好那些太监有分寸不好意思让曹化淳都看不成演出。

    黄胜知道现在东林党的读书人和太监们斗得是狗咬狗一嘴毛,但最后是魏忠贤胜出。现在估计已经尘埃落定了,东林党的六位君子应该被魏忠贤杀了。

    其实魏忠贤执政不见得就比东林党差了,甚至黄胜个人认为还要好一些,因为老实人崇祯皇帝继位后就重用东林党人,谁知这些人只喜欢与人斗,先是党同伐异,后是窝里斗,把大明朝斗亡了国,把崇祯皇帝斗得上了吊,还没完,在南明的半壁江山继续斗。

    最后还是我大清有办法,读书人不过是认识字的奴才,敢议论主子,杀!酋长们可不管你是谁,你和他们引经据典他们也听不懂,屠刀举起君子们立刻跪下了,然后就下死力气黑大明朝,整整黑了两百多年。

    然后酋长们高兴了,我大清是光荣、伟大、正确的。伪明朝是万恶的旧社会,伪明朝的皇帝都是暴君、昏君,要不就是二百五。我大清没有暴君、昏君、最多只有个别的庸君。

    黄胜清楚的记得后世百家讲坛还有一位学者也这么讲的。当然黄胜认为他应该不是汉人,应该是满族,作为满族人有理由为自己祖先的丰硕战果而骄傲,黄胜表示支持,一个弱小的民族能够战胜并且奴役一个人口是他们几百倍的民族却实伟大!满族人,应该骄傲!就如蒙古人曾经横跨欧亚大陆一样,蒙古人值得骄傲!

    但是如果这位学者是汉人,黄胜终于理解了书读到狗肚子里的意思了。所以黄胜对太监没有偏见,崇祯十七年,BJ城最后的抵抗者就是太监们,唯一一个陪君王崇祯皇帝殉国的也是太监,他的名字叫王承恩。至于东林党黄胜也不认为他们都是所谓的君子。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