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八章【中华文明起源和上古史】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更相信江山永固。后来的帝王除了周秦汉比较相信之外,都知道“江山永固”是自欺欺人(这对广大群众自是好事)。但商王是兄终弟及的,权力属于整个王族,而非王室,继承人制度不利于集权,直到商后期才有改变。

    留在陕西的华夏人即周人,乘商王对付东夷入侵中原,为了让群众相信周朝的合法性,他们将天命改成相对的,行政管理上将重心转向人治(周礼)

    周人更大胆编造在商朝前还有一个夏朝(实际上是夏盟),为王权更替的合法性(相对天命)提供更有力的依据,当然不是完全编造,部分是根据一些传说

    似乎为了安抚商人,周武王没有在中原建都而回到西岐,另一原因是中原人口历经上千年发展已经翻了好几番,达到近2000万(禹盟时统计有1355万,但这个数字不太可信,可能只是几百万),在当时生产力下已经饱和,当然回去自己大本营更安全。

    夏盟时代只是部落联盟的扩大版,商朝诸方国也是高度自治,都是不太重视行政管理,重心仍在社会事务,当然,国家本来就是因像大禹治水这样的事而建立起来的,但这样很容易到处出现反叛。夏盟时代夏王传承不稳定,不是每个王都有启那样的手段(杀防风氏)。商的中央权力加强了,但仍然需要不断征讨各地。

    传说上古帝王(实际上只是盟主)以德治国,且确实有少数个人威望高魅力大能力强的盟主(尧舜禹),但与后世帝王并无二致,古人心中的圣人实际上并不存在,厚古薄今不可取

    周为了控制地方,派中央代表分封各地,包括很多宗室同姓诸侯、功臣异性诸侯、历朝异性诸侯(灭国不灭祀,唐尧虞舜夏禹商汤都有),甚至分封到偏远的楚、吴、燕,而这些地方夹杂了很多东夷、百越(包括苗蛮)人,还有新来几百年的北狄、西戎

    从黄帝到周初,中原的威胁主要来自的东方,而南方苗蛮力量则没那么强大

    西方北方则没什么威胁,因为华夏人就来自西北

    商人和周人分别从东西方成功侵入过中原,取代炎黄盟直系后代的统治地位,但他们可以说还是华夏人,尽管在东夷或西戎处混了几百年,尽管进占前可能从血缘到文化上都和炎黄盟直系的华夏人有相当差异,他们充实、发展、改革了华夏文化,并不是毁灭文化。(《全球通史》说商人入侵中原类似希腊人入侵爱琴文明、雅利安人入侵哈拉巴文明,造成毁灭,但商朝建立后绝非黑暗时代,而是比夏盟远为璀璨的时代)

    关于为何区分中原人(后来演变成中国人)是文化上而非血统,开始却并不是因为文化上的先进性,当时华夏人和东夷苗蛮等争夺时各方都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父系氏族新石器时代,华夏人比其他人先进不了多少——而是因为中原的地缘,河南及附近地区是华北平原的核心区,是原始部族心中的风水宝地。当中原发展起来并远超周边后,文化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异文化进占过中原,华夏人得以占据中原上千年没有中断,足以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先进性赶上了同期世界水平(处于轴心时代前夜)

    新的分封制、统治合法性思想(相对天命)使得周初行政管理能力加强,甚至周王有空可以去旅游(穆王),但是国家权力强化的同时也使帝王个人开始懈怠

    西周时,威胁开始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出现。东方的叛乱(管蔡)很快平定,但齐鲁莒要面对东夷,昭王南征失败,西戎攻入镐京,燕更是四胡环伺(燕齐间尚未打通)

    当然,很快东周霸主的“尊王攘夷”让华夏人有惊无险进入“轴心时代”(与雅利安印度、希伦希腊、波斯伊朗齐名),齐扫灭东夷,彻底解决东方的威胁,吴楚越也在百越站稳,秦霸西戎,晋燕抵御北方(包括后来匈奴),最后,秦先后攻占巴蜀、岭南,彻底解决了南方的威胁。

    四夷中,东夷被同化,西戎同化或西迁,百越人一步步退却,分别被同化、赶到西南山区以至退到东南亚那个两三万年前他们经过的地方。当然今天南方人不可避免有百越人血统,但多为母系(华夏人强势)

    所以华夏人在秦占领岭南后,东、南皆临大海,西望高原,北踏荒寒,本土已经达到了最大化。而近代海洋时代前,东方南方不可能再有威胁(大海阻挡),西方威胁也不大(高原沙漠阻挡),秦后2000年华夏人威胁主要来自北方,而且还被部分侵占过几百年(东晋赵宋时),完全占领过2次(元清)。自然今天的北方人不可避免有北方胡人血统(和南方人一样这是后话)。

    华夏族最终形成,秦汉开始中国进入行政管理(集权帝制)新时代。华夏族(比较纯粹的华夏人)开始演变成汉族(混有南方百越、北方胡人血统),以文化分华夷的思想也成了主流。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